近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,福建泉州市鲤城区某小区旁一家婚介机构门头广告内容引发热议。广告上赫然写着:“全国七天闪婚领证 越南新娘”,并列出多个省份“本地新娘、网络新娘、异地新娘”的服务项目,引发网友质疑其涉嫌低俗营销,甚至可能触碰法律红线。
这新闻的背景应该是,越南本国工资低,女性地位低,生活成本高,因此越南姑娘外嫁的意愿还是很强的。越南的姑娘性格传统、温柔如水,再加上中越文化相近,近年来越南姑娘嫁到中国确实成为一股小潮流。
但这个跨国婚介的七天领证承诺,和所谓的越南新娘市场的火热,背后都是性别失衡、经济焦虑与传统婚恋观碰撞出的畸形产物。
这家福建婚介机构打的广告,乍一听挺唬人。七天就能把跨国婚姻的手续全办完?但凡了解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对劲。
咱们的法律规定了,外籍人士结婚必须提交护照、居留许可和婚前健康证明,光是签证和文件审核就得耗上大半个月。
更别提越南那边自2003年起就禁止商业婚介,两头法律都不认的事,中介却敢拍胸脯保证合法合规,摆明了欺负信息差。
这种操作要么是虚假宣传,要么背后藏着偷渡、造假的黑产业链——比如去年某地就破获过团伙作案,越南新娘持三本结婚证骗婚,同一时间在三个省有三个“丈夫”。
许多农村地区娶本地媳妇,基本上要掏空家底,十万二十万起步的彩礼像座大山,越南新娘只要几万,这价码比买辆二手车还便宜,真当跨国婚姻是菜市场价了。
一些边境省份的中介更离谱,连女方年龄都能花钱改,十八岁改二十岁就跟改快递单号似的。
在许多此类的案例里,婚礼上新娘笑得甜甜蜜蜜,第七天说回娘家探亲,转头就失联。到头来金镯子没了,现金没了,连给新娘买的智能手机都带跑了。
农村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,不全是个人问题,计划生育时代重男轻女埋下的雷,炸出了几千万的剩男。这些人集中在偏远地区,种地打工攒不下钱,本地姑娘宁愿进城当服务员也不愿嫁回村里。
中介们就抓着这点心理落差,把越南农村女性包装成“吃苦耐劳”“不要房车”的完美妻子。可现实往往打脸,嫁过来的姑娘发现丈夫家住着毛坯房,语言不通天天比划,熬上几个月就找机会开溜。福建南安就发生过集体失踪案,十几个越南新娘约好同一天假装买菜,从此mile米乐m6人间蒸发。
有的培训越南女性背熟中国丈夫的家庭情况,见面时装得温柔体贴;有的伪造体检报告,把有传染病的也说成健康;更黑心的两头吃,既收中国男人的中介费,又扣越南女方的“介绍提成”。还有的中介拍着胸脯说“三个月包娶到家”,结果新娘是用旅游签证入境的,结婚证都没捂热就被遣返了。
这些灰色交易里最惨的,还是那些越南女性,她们以为嫁到中国能过好日子,结果多数被送到更穷的农村,有些甚至被转卖好几手。
法律不是没管过。1994年国家就明令禁止涉外婚介,民法典也强调婚姻不能买卖。问题出在执行环节,边境线长监管难,中介换个马甲又能重操旧业。
越南女人在本国结婚了,也能办出单身证明与你结婚,况且现在人家都取消单身证明了。如果还有人上当了,属于是人傻钱多不值得同情。
在这场荒诞的交易里,赢家只是那些赚黑心钱的中介。急着娶妻的,赌上全部身家,嫁过来的,赌上后半生命运,中介则数着钞票看戏。
当婚姻变成一场限时抢购,七天领的不是结婚证,而是人财两空的判决书。真正的爱情,从来不是靠中介牵线能买来的。